













走進都市角落,為邊緣媽媽點亮守候的燈塔
成為媽媽並不容易,貧窮與單親的她們,
更成了支離破碎的「邊緣媽媽」

每個媽媽,其實都是第一次學習成為媽媽。背負著經濟生計與照顧小孩的壓力,許多媽媽被社會的眼光與期待壓垮,開始否定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,更遺忘身為母親本來的美好。
而有一群媽媽,還必須獨自面對貧窮的絕望。在首都台北市邊緣的南萬華,低收人口比例是台北市的 2.5 倍,協會服務中更有超過 60% 屬於單親家庭。
於是 15 年前,我們開始走進南萬華,與這群邊緣媽媽站在一起、找回力量,至今,我們陪伴超過 200 位媽媽與家庭走過困境,開始相信未來擁有希望。
為了孩子竭盡所有,
著急的邊緣媽媽看不見未來



-8.png)
一肩扛起經濟重擔,難以牽緊孩子的手
為了讓孩子可以吃飽穿暖,面對超過 12 小時的高工作時數,邊緣媽媽們下工回到家時已是深夜,緊接著一大早又要馬上出門,根本找不到時間陪伴孩子。
孩子開始逃家輟學、徘徊街頭,把內心封閉起來,心疼的媽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與自己越來越遠。



疲憊不堪的身軀下,身心狀況也一起被壓垮

高勞力、高工時的基層工作,讓許多邊緣媽媽承受著職業傷害,不成比例的薪資卻讓她們不敢看醫生。
身體的病痛不斷累積,焦慮與憂鬱症狀也開始出現,壓垮媽媽的心理,最後,她們失去了自己,連工作也一起被迫失去。



想要對外求助,卻被社會的誤解再次重傷
-8.png)
當邊緣媽媽想為了孩子、為了家庭嘗試對外求助時,聽到的卻往往是「不會教小孩」、「好吃懶做不工作」、「放養孩子」的批評,無力反擊的媽媽們開始懷疑自己,只能在社會的角落無聲掙扎,不知道自己與孩子的未來,還能走向何方。
-8.png)
-8.png)
超過 15 年的深耕,我們串連起社區力量,
打造一個支持媽媽的港灣
我們是社區實踐協會,2007 年踏進過去鮮少關注的南萬華,以孩子們的課後陪伴空間為起點,建起了小小的社區據點,名為「心安港灣」,走進無助媽媽與孩子們的生活,牽起彼此互助的網絡。
不斷地在社區奔走,信任與力量開始凝聚,我們進一步串連了在地的店家與組織,創造友善工作機會、也合辦市集與媽媽培力課,「心安港灣」成為都市邊緣裡匯聚暖流的重要據點,讓整個社區成為一起支持邊緣媽媽與孩子們的力量。
-8.png)
-8.png)
-8.png)

給孩子的愛一點都不少,只要多那麼一點力量,
她們就能牽緊孩子重新站起來
無助的媽媽們在這裡靠岸喘息,
有了走下去的勇氣
我們怎麼做

多元親子活動
-8.png)

辦理聖誕晚會、街道遊戲等親子活動,拉近親子距離,共創生活回憶。
社區友善就業
-8.png)
-8.png)
「之前老闆嫌我很難排班,
感謝有你們讓我找到工作!」
開發社區友善職場,媒合工作機會,讓媽媽不再孤立無援。
-8.png)
-8.png)
家庭關懷訪視
「社工,這個狀況,
可以教我怎麼跟孩子說嗎?」
每月定期家庭訪視,提供社福諮詢,更作為親子溝通橋樑,維繫家庭和諧。
「媽媽等等你下班,
會一起來據點烤肉嗎?」

-8.png)
-8.png)
課後共煮共食
每週據點共煮共食,提供孩子餐點享用,也提供媽媽零工與陪伴孩子的機會。
-8.png)
-8.png)
課後安心班
創造信任與歸屬感,讓孩子安心表達自我,也協助分攤家長照顧壓力。
-8.png)

生涯發展探索
「我學會拍照後,
以後據點的活動都交給我了!」
舉辦各式社團活動,發掘孩子身上的可能性,重新認識與肯定自己。

25坪的據點空間,僅僅5位社工
在4000多個無助深夜裡,點燈守候
陪伴230戶家庭走過人生低谷、拉拔近400位孩子勇敢長大

「在家都一個人吃飯,
我喜歡在這邊跟大家一起的感覺!」
「回到家只有我一個人好無聊喔,陪我玩!
然而,屋齡超過 50 年的狹小破舊空間,
就快要撐不下去了⋯⋯
現在的據點空間已經老舊不堪,天花板塌陷、漏水頻頻、欠缺隔間與隔音功能,不到 30 坪的大小更容納不下更多人,眼下人力不足,社工只能無助婉拒在外頭等待的其他家庭。
「南萬華的心安港灣」是凝聚社區力量、串連邊緣媽媽與孩子的重要關鍵,現在我們急需經費修繕與承租更大的空間,如果據點關閉,每個媽媽與孩子們會再度無處可去,更讓人不捨的是,再次封閉起來的心,很可能再也無法對外敞開⋯⋯
